有一種情況,我到現在還學不會聽到後依然不為所動。
昨天在和人談兩本有點類似的書內容上的差異,最近正好努力的在做著書摘。談到一半,旁邊的人湊過來,看了一下封面說,「這本我看過」,看另外一本,再說,「這本我也看過」。洋洋得意的。
當場我們兩個就談不下去了。另一個人勉強的順著她的話稱讚說:「你看的書真多。真不知道有什麼書是你沒看過的?」那人得意的回說:「你要告訴我書名我才知道我有沒有看過。」
話不投機半句多,此刻我已經完全的沈默不作聲。我的腦海浮現著圖書館一整排一整排的書架,對這個人而言,書就像那樣,是用數量一本本在堆疊出某種成就的高度的,而閱讀,是為了征服、為了達到一種指標性的概說,那指標叫做「我讀了很多書」。於是乎一本書到底講的是什麼?作者想說什麼?它給了我什麼感覺或想法?這本書跟那本書有什麼差異或關連?對她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。
把書看完就好了。
我不是在指責「看過很多書」這件事不可取,博學有時候是一種必要,也不是在說閱讀一定要寫書摘寫讀後心得等等等的才比較高尚,我也有很多純粹為了休閒放鬆心情而看的書。
我無法接受的是態度,把所有的書都當作「同一種東西」看待的態度。他是A還是B寫的,他是寫歷史還是寫故事,是小說還是散文,對她來說都是一樣,沒有任何差異。我幾乎可以肯定,在她眼裡,每個人大概也都是差不多的,長的差不多,性格差不多,講的話的意思也差不多。
讀的少和讀的差勁,前者我從不認為是能構成任何評斷的條件,而後者則會讓我覺得,如果閱讀只是為了以數量來作為自己的某種炫耀,那麼不如無書吧。
我堅信,閱讀的樂趣與收穫不與書本堆疊的數量成正相關。
2 則留言:
我自己是覺得,只要每個人都得到,他自己心目中覺得的樂趣就好了。:)
哈,本來要把這篇收起來了,因為寫的時候蠻衝的,而且有點對人不對事。不過真的蠻不爽的,因為不是第一次這樣,就是你會在對話中一直感覺對方講話中有一種「較勁」的味道。就會讓我覺得,我又沒有要跟你比,你幹嘛要這樣?
我對用書(或者說是「知識」)較勁比較無法妥協,頂多只能到達「忍受」和「接納」,實在無法認同。這是我的弱點我得承認就是了。:P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