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11月 16, 2005

《備忘錄》大家摘什麼?

昨天怕忘記貼了那三個連結,結果今天樂多大維修,根本都不能看,更白目的是我在貼之前明明就看到樂多的公告了,真不知道自己腦袋裡面到底裝了什麼。-______-"

但既然貼了這類的東西,就順便講一下好了。

注意!本文落落長,無法負荷請先轉台

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完全沒在用RSS訂閱的,因為我並不需要「即時」的資訊(太過「即時」的東西有時反而是我想要過濾掉的),會逛的範圍大到一個程度之後,就算是用RSS也是一種氾濫,外加因為過多的「即時」而導致被中斷思考的頻率攀升,最後就是,有些東西,僅僅看到「新文章」是不夠的。(但是應該沒有人會或敢訂閱別人家的留言版吧?XD)

於是,在這資訊淹到喉嚨,平台卻又被越打越散越來越多的時代,當連RSS訂閱都不夠用(多到讓人看不完)的時候,網摘就出現了。

「網摘」這詞很新鮮,但概念其實跟每個人都很近,只要作為一個「有意識有目的」的網路使用者,每個人每天都在自己的腦海裡不斷在做這個動作,網摘只是在把這個動作過程中能留得較久的,透過多一個步驟再度手動過濾,然後用網頁紀錄下來。

至於「應該要怎麼摘」、「應該要摘什麼」是個自由心證外加策略的問題,我倒是比較好奇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研究,可以知道一個人一天大概可以消化掉多少的資訊(專門做研究的人請不要昏倒,我知道我完全沒有具體量化XD)。因為如果一個人一天會去的地方會看的東西固定,最多用RSS就儘管夠了,會需要做網摘,表示資訊量大到超過負荷非常之多,一個人這樣可以是特例或者工作需要,但是如果整體環境都產生對這種摘要的需求,甚至可以因此產生專門的「網摘師」(而且應該是針對部落格文章摘),那可就是一個蠻不得了的網路文化現象了。

目前做網摘的大多都是每天得消化大量、繁雜網路資訊的人,像最早的richy、工頭監、查理王(為啥都是男性?),通常跟摘的人本身的工作需求脫離不了關係;智邦生活最近則進一步再分成四大類,把艾瑪請出來做「美食生活」(終於有女性了!耶!),「資訊情報」由roach和Jeph負責,外加「美人」、「人文公益」(這兩個不知道誰負責的),同時放在首頁輪播。

從以前每天摘、到現在艾瑪幾乎是「整點」出一摘,大家好像都在拼網路搜尋的恆心毅力,相當勇猛恐怖,不過基於我習慣逆向思考的本性,我反而想建議既然已經花了時間「每天摘」,或許有誰可以試試也從「日摘」做出「週摘」,甚至繼續到「月摘」、「年摘」,把時間拉長的好處,是你將可以再過濾掉比較「資訊」、「即時」性質的東西,再從當中看出一些網路重要活動、事件的脈絡。

「意義」這件事,總得透過「人腦」才得以彰顯,一成串的最新文章沒有意義,被整理過的一串文章,就有點意思,如果網摘的人再「更有意識」的整理,時間、累積、加上詮釋,當這些穿插交織成一張網,這就是網路文化的歷史了。

(天啊,我又開始認真嚴肅外加職業病發作了,趕快甩自己兩巴掌....啪啪!)

說歸說,每天挖掘、整理這種事情,其實本身已經是很累的,如果還要每週或每月再整理,ㄟ,我是很擔心動嘴很容易,真的做起來卻會害死人,讓人力耗竭的更快。所以,就暫且當作是我的網路異想吧。....

(異想終止,答答答。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註:為了避免被中斷,所有相關連結都只附在最後。另外因為我不是想要整理到底哪些人有在做網摘,事實上我也沒有每天在看(大概一兩週看個一次?),所以不相關或者已經很有名的就不附網址了。有興趣可以去roach的淡水生活看看,他比較有在注意。(不過請小心資訊焦慮,知道的太多太快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:p)

《相關連結》
roach的淡水生活
艾瑪在智邦生活館的隨處走走網摘(這個真的摘的蠻好的喔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