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3月 19, 2007

他們只是想家

近距交戰(原名聖誕快樂《Merry Chrismas》)選在離聖誕季已經如此遙遠的春季上映,票房實在令人有點擔心。而他究竟應該是戰爭片,還是聖誕節慶片,實在也讓人很難以歸類。

有一個故事,儘管版本不盡相同,但熟悉教會聖誕節目或曲目的人,應該都很熟悉。就是二次戰爭期間的一個寒冷平安夜,原本處於對戰的兩方士兵,不知從何處,有人唱起了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聖誕曲目,於是,原本充斥著緊張不安的前線戰地,就在聖誕夜的那個晚上,充斥了渴望和平的合唱歌聲。(關於這個曲目,有一說是平安夜,另一說是O holy night!)

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,想像那歌聲四起的場景,內心不由對音樂所能傳達之力量感動與讚嘆。然而等我後來年紀漸長,反覆再聽到這個故事時,總不免有一個疑惑逐漸浮上心頭:

然後呢?歌結束之後,他們繼續打仗嗎?然後呢?這些一起唱著歌的人,他們要如何詮釋這樣的片刻?所謂的聖誕夜和平,難道就僅是一首曲子時間的幻覺嗎?

近距交戰,講的就是這個故事的「然後呢?」,亦是比那簡單故事更能讓人深思聖誕意義的故事。

前線征戰,豈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,三軍對峙,語言不同,人人手上都有武器,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存危機,究竟能靠什麼東西跨越彼此的差異?讓彼此成為「我們」?導演貫穿整個故事,比熟悉的音樂熟悉的節期更深刻的核心,其實僅有一個,就是「想家」。

於是,合該是家人團聚的聖誕節成為氛圍的營造火苗,即使語言不同,旋律也任何人都熟悉的聖誕歌曲,成為第一步打破障礙的溝通媒介;而最後使這些戰場上的人發現彼此其實根本沒有不同的,就是發現每個人都在想家,每個人都只是在思念家人的兒子、父親、丈夫。距離的靠近,成就了心的靠近,同樣對休息的渴望造就了一次旁觀者難以理解的奇蹟。

電影的最後並非喜劇收場的,但導演仍然處之以溫情。戰場上的和平,何其不易,一旦彼此認識瞭解,知道對方不過如自己般是個想家的普通之人,戰爭要如何打下去?同判通敵之罪的三方軍官士兵全都各自被處分,調派他處,德軍軍官士兵更是集體被用火車調派往俄羅斯,上級冷酷的告訴他們「火車將會直接經過德國,你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家人了」,並且踩碎口琴。然而列車關上之後,士兵中有人輕輕哼起在戰場之中蘇格蘭士兵吹奏的民謠,雖無歌詞,曲調中卻是永恆、無盡的想念,終至片尾合唱歌詞響起,戰場上一個擅畫素描的士兵對於這段經歷的草圖一頁頁翻過,呼應一開始每個家人、兄弟姊妹的合照,成為導演對這些人的溫柔同理。

「他們只是想家」。



I'm dreaming of home

I hear the mountain birds
The sound of rivers singing
A song I’ve often heard
It flows through me now
So clear and so loud
I stand where I am
And forever I’m dreaming of home
I feel so alone, I’m dreaming of homeIt’s carried in the air
The breeze of early morning
I see the land so fair
My heart opens wide
There’s sadness inside
I stand where I am
And forever I’m dreaming of home
I feel so alone, I’m dreaming of home

This is no foreign sky
I see no foreign light
But far away am I
From some peaceful land
I’m longing to stand
A hand in my hand
…forever I’m dreaming of home
I feel so alone, I’m dreaming of home

沒有留言: